- 秦昌波;陆文涛;熊善高;路路;舒也;张静;张伟;万军;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是实现美丽中国愿景的有力支撑。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需求,从减污降碳、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治理、陆海污染治理、跨介质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环境健康风险防范、城乡环境治理、环境治理现代化及数字生态环境10方面梳理了未来科技创新的方向,并就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产学研用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建议,以期为中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南。
2024年04期 v.46;No.27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0 ] - 刘磊;李晓举;郭二民;隆重;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制度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其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广义的环评体系包括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环评、战略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和区域评估。各项制度既有侧重,又有共性,形成了完整的环评制度体系,共同构建了源头预防体系的基础性和主体性制度,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体系之一,对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照建设美丽中国的6方面23项任务要求,根据环评各项制度的定位与重点,研究形成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环评制度体系和实施路径,并提出完善环评源头预防体系和强化环评体系技术支持的建议。
2024年04期 v.46;No.271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0 ] - 吴鹏;王伦;
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是推动排污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及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的有效手段。当前,排污许可“全覆盖”“一证式”管理基础基本建立,但仍存在固定源环境管理不够精细、事中事后监管相对薄弱等短板,面临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础核心地位仍不够明晰、排污单位环保意识与守法意愿不强、公众参与积极性有待提升等多方面的挑战。聚焦问题导向,本文提出政府监管责任、排污单位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公众监督责任的落实与推动路径,助力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
2024年04期 v.46;No.271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1 ] - 庄思源;吕晓君;刘健;高雷利;
实施非现场执法是生态环境执法领域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执法”的必经之路,是现阶段非现场监管模式不断演化的必然方向。研究分析了污染源非现场监管向非现场执法转型过程中存在的自动监控设备管控边界不清、非现场执法顶层设计不完善、多维度电子数据证据体系未形成等问题,并对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基础的非现场执法体系构建提出如下建议:区分自动监控与自行监测的关系,明晰自动监控的管控边界;制定非现场执法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顶层设计;建设全国非现场执法系统,实现统一的技术载体;完善非现场执法多维度电子数据证据体系,提升证据证明力。
2024年04期 v.46;No.271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2 ] - 解瑞丽;柴麒敏;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新篇章。在系统梳理我国围绕源头防控、重点领域、环境治理等多领域,区域、省级、城市、产业园区等多层次取得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进展及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减污降碳政策融合和协同机制创新、加强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技术路径创新、深化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强化减污降碳协同财政金融支持、构建多层次减污降碳综合评价考核体系等建议,为持续强化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提供支撑,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及“双碳”战略的落实。
2024年04期 v.46;No.271 24-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7 ] - 贾真;李晓亮;李婕旦;王青;冀云卿;董战峰;
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动力工具,也是美丽中国建设达到较高水平的显性标志。本文以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为主题,采用主题框架模型,构建了省级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了法治化程度、体制机制健全度、制度完备度、体系有效性、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社会与公众参与能力6项二级指标和18项三级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建立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开展了省级层面的指数实证评估;通过分析发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存在区域间、领域间差异与不平衡,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2024年04期 v.46;No.271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5 ] - 朱二雄;王金洲;薛华;徐靖;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草地灌丛化现象愈加普遍,已发展成全球性问题,是如今草地环境学、草地生态学、旅游学、土壤学、畜牧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分别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总结了草地灌丛化的潜在成因,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草地灌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一步总结了草地灌丛化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潜在途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研究成果对我国履行“昆明—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框架”和实现到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等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4期 v.46;No.271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6 ]
-
<正>1.《生态环境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总纲》(HJ 1359—2024)2024年8月1日起实施为指导和规范生态环境规划编制工作,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总纲》(HJ1359—2024)(以下简称《总纲》)。《总纲》规定了生态环境规划编制的一般性原则、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自2024年8月1日起实施。《总纲》适用于全国、省、市、县四级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综合规划、生态环境区域规划等生态环境规划编制;乡镇,以及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功能区生态环境规划编制可参照《总纲》执行;生态环境专项规划以及生态环境相关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编制可参照《总纲》执行。
2024年04期 v.46;No.27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 ]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美丽中国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这对于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具有重大意义。
2024年04期 v.46;No.271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 ] - Camila Martins Godinho;Bram Noble;Greg Poelzer;Kevin Hanna;吴成志;姚胜东;
影响评价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识别与管理可再生能源项目影响提供理论知识。然而,对于影响评价工作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的实际成效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对加拿大风能发展影响评价应用的内容分析,探讨分析了风能项目中通常评估的环境和社会影响以及提出的缓解方案。结果显示,包括缓解措施在内,生物物理影响与社会影响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平衡。相比于社会影响,影响评价在生物物理影响方面包含更多的解决办法,其影响与缓解办法的比率为1∶4.3,而社会影响方面仅为1∶1.3。大多数缓解办法侧重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其次是避免影响,而在时间、实施方法和责任方面描述并不清晰。尽管存在共同影响,但跨项目的缓解措施过于模糊或不精确,无法支持评估中的可转移实践,无法提高效率。改进对可再生能源项目影响和缓解方案的理解,并不断在项目中积累经验,是推进影响评价在向可再生能源过渡中发挥作用的基础。
2024年04期 v.46;No.271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 ] <正>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就《暂行规定》的有关内容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暂行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暂行规定》共包括总则、方案制定发布、实施应用、调整更新、数字化建设、跟踪评估、监督管理、附则8个章节,提出36条具体要求,是对《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细化落地,旨在建立健全制度全链条的管理规定。
2024年04期 v.46;No.271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
<正>《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协办,前身为1979年创刊的《重庆环境科学》,于2013年9月改刊发行。办刊目标是为构建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环评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成为环评成果的展示窗口、环评技术的交流平台、环评理论的创新摇篮和公众参与的沟通桥梁。《环境影响评价》是一本涵盖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科技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环保法律法规标准研究、环评管理及政策解读、环评专业技术探讨,以及环境科技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杂志作者群主要为一线著名环评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杂志内容充分反映了相关专家学者在环评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环评领域专业群体的声音,对于环评从业人员以及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人员具有很高的学习借鉴价值。
2024年04期 v.46;No.271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