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the Three Gorges

访问量:423391

特别关注

  •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联动探讨

    刘常永;杨伟伟;陈敏敏;王勇;孙国翠;王军霞;

    将自行监测与排污许可制度有机衔接并构建二者协同联动机制,对于提高污染源监管效能、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提升环境数据质量和决策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自行监测与排污许可制度的内在联系,梳理了二者的衔接联动现状,深入分析了自行监测与排污许可衔接联动在制度、技术、管理体系、企业层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二者有效衔接联动的对策建议。

    2025年01期 v.47;No.27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0 ]
  • 环境保护税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机制及协同优化策略探究

    王焕松;刘春红;陈秋韵;贾学桦;江澜;

    综合协调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衔接融合关联环境管理制度,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梳理国内外环境保护税和排污许可制度(以下简称“两项制度”)的发展概况,阐述我国两项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及衔接协同的意义,基于我国两项制度的实施和衔接现状,剖析了制度衔接和协同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夯实法律法规支撑体系、健全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强化信息数据对接共享和联审共管、筑牢基于执行报告的征管协作机制等方面,探索提出了加强制度衔接及协同优化的建议,以期推动两项制度有机衔接、高效协同,形成制度合力。

    2025年01期 v.47;No.274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1 ]
  • 湖南省排污权交易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探究

    李庄;易文杰;黄懿;毛洋;

    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以下简称“排污权交易”)与排污许可制度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推进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是实现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本文立足湖南省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梳理了排污权交易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分析了两项制度在功能定位、管理范围、有效期限、登载方式、监管5个方面衔接面临的问题,并从“分权”界定功能定位、合理设定管理范围、加强“权”“证”动态管理、依托排污许可证监管及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与协同方面提出了建议,旨在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5年01期 v.47;No.274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0 ]
  • 上海市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实践经验及展望

    孙文鸽;

    本文在梳理上海市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分类管理名录较难衔接、审批流程待深化衔接、环评文件与排污许可证内容存在差异、监管内容存在交叉等不足。最后,提出构建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综合管理名录、细化完善“两证合一”审批流程、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模板、建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管理和排污许可证后管理清单式执法模式等建议。

    2025年01期 v.47;No.274 19-2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8 ]
  • 环境质量目标约束下产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量动态管控研究

    张明博;高照琴;于梓涵;李媛;赵芳;

    产业园区是区域环境污染的集中凸显区,动态管控改革是在产业园区内、在环境质量约束条件下,对污染物允许新增排放量进行动态核算、差异化分配的一种尝试。本文阐述了动态管控的内涵,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动态管控改革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以产业园区为例,就动态管控量核算与管控给出了产业园区实行动态管控试点改革的总体路径,并从允许增减排放量核算、污染物减排量核算两方面深入探究了动态管控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对后续动态管控量的管控、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改革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产业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025年01期 v.47;No.274 24-2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 ]

圆桌论坛

  • 输水渠道对陆栖脊椎动物的生态影响及缓解措施

    夏霖;程继龙;陈国亮;杨奇森;许玉;

    输水渠道作为线性工程对陆栖脊椎动物及其栖息地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负面生态影响,其阻隔作用造成栖息地片段化、动物迁移受阻、个体基因交流中断,并可改变动物个体行为、造成动物溺水致死、助长外来物种传播等。在全球范围内,大量的研究聚焦于公路、铁路,针对线性输水工程的相关研究十分薄弱,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多借鉴交通工程。本研究梳理了1970年以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案例,归纳了缓解输水渠道对陆栖脊椎动物生态影响的措施,包括设置保护围网、野生动物通道、逃离设施、植被缓冲带、人工饮水点等,并对其适用条件与范围、建设规格与参数、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以期为未来水利工程中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的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1期 v.47;No.274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 ]
  •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地下水评价探讨

    龙汨;梁耀元;

    积极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中的地下水评价方法,对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确定了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环评中的地下水评价思路,并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130—2019)中的地下水评价内容为基础,调整了地下水现状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影响评价、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与缓解措施等章节的具体评价内容。以地下水影响评价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规划实施对地下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地下水环境质量、资源利用、地下水环境风险和地下水环境目标达成情况的影响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

    2025年01期 v.47;No.274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 无人机探测雷达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陶由之;赵红;徐琎;

    本文以L波段探测雷达为例,采用理论预测和类比监测的方式评价机场无人机探测雷达在运行过程中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场区,观测点与雷达天线的距离(r)小于26 m,电场强度为1.95~29.79 V/m,当r≤5 m时,电场强度随距离增加迅速降低,且存在超过5.4 V/m评价限值的情况,当r>5 m时,电场强度随距离增加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均满足5.4 V/m评价限值;远场区(r≥26 m)平均功率密度最大值为6.18×10~(-2 )W/m~2,满足0.08 W/m~2的评价限值,瞬时峰值功率密度最大值为11.9 W/m~2,满足80 W/m~2的评价限值,随着r的增加,功率密度不断降低;远场区平均功率密度的类比监测数据和理论预测数据具有相近的变化趋势,在不考虑地面回波影响的条件下,理论预测数据大于类比监测数据,因此,远场区电磁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理论模型预测是较为保守的。

    2025年01期 v.47;No.274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5 ]

实践交流

  • 大型引调水工程对寒区冰封水库热状态影响研究

    姜来;周武;吴宇雷;黄滨;脱友才;

    辽宁省抚顺市大伙房水库是寒区季节性冰封水库。为探究拟建大型引调水工程对大伙房水库水温分布和冰情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立面二维水温冰情模型对水库垂向水温分层结构、冰情变化和下泄水温进行研究,并分析分层取水措施对水库下泄水温的改善成效。结果表明:(1)受水库特性和寒区气候特征影响,引调水工程实施后,水库库区垂向水温仍呈现季节性分层特征,12月至次年3月为结冰期,垂向水温为逆温结构,夏季水温分层现象较强,最大垂向温差可达11.9℃,其他月份垂向水体趋于同温。(2)受气象条件与入流水温的影响,工程实施前后水库库区均存在结冰现象,但工程实施后的初冰时间较实施前提前至12月上旬,库区结冰期也延长至101 d,最大冰厚增大至0.51 m。(3)引调水工程实施后在升温期存在下泄低温水的现象,采取分层取水措施后,下泄低水温的改善效果显著,其中4—7月下泄水温提高0.4~3.4℃,平均提高2.0℃,最大提高3.4℃。

    2025年01期 v.47;No.274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2 ]
  • 河道疏浚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生态补偿——以峡涡段工程为例

    杜鹏程;杜思远;王成;张云龙;

    为维持淮河淮南段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水生生态系统平衡,本文根据保护区2023年水生生物资源密度、生物量等指数调查计算结果,结合相关指南规定的资源损害和经济价值测算公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水生生态现状良好,基本达到健康程度;(2)峡涡段工程造成保护区施工期浮游植物损失6 853 kg、浮游动物损失1 371 kg、底栖动物损失663 695 kg、鱼类损失96 961 kg、虾类损失1 517 kg、仔稚鱼损失10 976 463 ind.,水生生物资源折算需补偿金额700.26万元;(3)为减缓和恢复保护区水生生态系统平衡,需采取渔政执法监管、增殖放流、种植水生维管植物、水生生物资源评估等措施,共计需要经费约790万元。

    2025年01期 v.47;No.274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 ]
  • 基于MaxEnt模型的高山峡谷区交通干线对大中型林栖兽类分布影响研究

    范庭兴;段世楠;何洋;董芊芊;车玲;

    大中型林栖兽类是高山峡谷区最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对象,开展交通干线运行对其分布影响的研究,可为高山峡谷区公路建设项目生态选线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采用红外相机自动拍摄法,调查四川省典型高山峡谷区交通干线走廊带大中型林栖兽类组成和分布,通过MaxEnt模型预测其受交通干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在高山峡谷区,交通干线两侧0.1~1.0 km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有7种大中型林栖兽类分布,部分保护物种在走廊带仍具有较大的种群数量,记录到的观测点数量位居前列;(2)在天然状态下,以森林植被为主的高山峡谷区是大中型林栖兽类的高适宜生境集中分布区,新建交通干线使其走廊带大中型林栖兽类生境适宜度平均值降低30%,高适宜生境面积减少41.61%;(3)在以森林植被为主的高山峡谷区,交通干线明线段对大中型林栖兽类生境影响范围主要在道路中心线两侧300 m内。

    2025年01期 v.47;No.274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8 ]

环境科技

  • 基于小班尺度的开州生态系统碳储量核算研究

    曾令友;王勇;吴家翔;泽么塔;

    本文以重庆市开州区为研究区,基于森林资源专项调查小班数据,采用生物量模型估算植被的碳储量,采用土壤容重与含碳率估算表层土壤的碳储量,同时结合气象参数,模拟碳储量在一年中的季节性波动趋势。经计算,开州区2022年植被与土壤碳储量总量为2 163.44万t,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温度与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超阈值后转负相关。

    2025年01期 v.47;No.274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5 ]
  • 工业副产盐再利用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颜渝森;王健;范例;宾灯辉;蔡洪英;龚先河;甘伟;袁胜;

    工业副产盐具有良好的资源化利用前景,然而部分工业副产盐具有危险废物特性,作为再生利用产品缺乏相关污染控制标准,其后续利用途径下的环境风险不明,成为限制下游应用的瓶颈。以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经低温热降解后的水洗副产盐为研究对象,识别其特征污染物,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副产盐作水泥助磨剂原料、印染用盐、制皮用盐和氯碱用盐的暴露场景和暴露途径,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对象Hg、Cd、Cr、As、Pb、Zn、Sb、Se、Ba、F~-等特征污染物随水泥产品受雨水、地表水等浸沥后进入地表、地下水的暴露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限值,随印染、皮革产品通过日常使用被人体接触的总致癌风险和总危害商均低于1和10~(-6)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选取的工业副产盐在上述再利用途径的环境风险可接受。

    2025年01期 v.47;No.274 76-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0 ]
  • 过热蒸汽脱附石油烃污染土壤效果及影响因子研究

    汪军;马洁晨;成德久;凃啸宇;朱正杰;龚明杰;杨郑州;谢晓娜;

    为探究过热蒸汽热脱附法对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关键影响因子,本研究采用过热蒸汽热解析模拟装置,以某石油烃污染地块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热蒸汽热解析过程中的解析温度、加热时间、土壤粒径及含水率等因素对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可实现石油烃的高效解析,解析温度和加热时间是关键影响因素,均与解析效果成正比,较大的土壤粒径和高含水率对解析效率效果更好,当解析温度为350℃、加热时间为10 min、粒径为0.25~0.83 mm、含水率为25%时,过热蒸汽对土壤中石油烃的解析效果最佳。

    2025年01期 v.47;No.274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 基于LCA方法的己二酸生产过程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陈敏;吴莉萍;李白雪;谢耕;

    己二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聚酯、涂料、塑料和纤维等领域。运用eFootprint Plus软件,对重庆某企业己二酸生产(环己烷法)过程中制氢、硝酸、环己烷、醇酮、己二酸等主要单元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选取9个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进行了特征化、标准化、加权以及过程贡献的计算,建立了各单元的资源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了环境影响与工艺过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己二酸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总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全球变暖潜势和富营养化潜势,贡献占比分别为42.55%和29.87%,初级能源消耗潜势和酸化潜势占比相当,均在10%左右。从单一指标来看,己二酸生产的不同生产单元产生的环境影响具有各自的特点,环己烷单元对化石能源消耗、臭氧层消耗的影响显著;硝酸单元对酸化的影响最大;己二酸单元对气候变化、富营养化、呼吸道无机物的影响最大。

    2025年01期 v.47;No.274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1 ]

  • 一图读懂《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

    <正>排污许可制作为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的核心制度。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2025年01期 v.47;No.274 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 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 推动多项环境管理制度衔接

    <正>排污许可制作为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的核心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的改革目标任务。在此背景下,生态环境部发布《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

    2025年01期 v.47;No.274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 IAPA简介

    吴成志;黄隽灏;

    <正>《影响评价与项目评估》(Impact Assessment and Project Appraisal,IAPA)是由国际影响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mpact Assessment,IAIA)主办的环评专业期刊,主要刊载建设项目、规划和政策评估以及环境、社会、健康、可持续性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我国环评实践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2025年01期 v.47;No.274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 ]
  •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正>《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协办,前身为1979年创刊的《重庆环境科学》,于2013年9月改刊发行。办刊目标是为构建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环评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成为环评成果的展示窗口、环评技术的交流平台、环评理论的创新摇篮和公众参与的沟通桥梁。

    2025年01期 v.47;No.274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