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the Three Gorges

访问量:427274

特别关注

  • 水库和水电站工程建设对陆栖脊椎动物的影响

    夏霖;许玉;程继龙;陈国亮;杨奇森;

    水库和水电站工程建设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因素之一。其致使动物栖息地丧失和片段化,造成一系列负面生态效应,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种群破碎化、动物群落结构改变、边缘效应、生态竞争加剧、外来物种入侵等。大型水坝还会阻碍河狸(Castor fiber)、水獭(Lutra lutra)等半水生哺乳动物的季节性迁移和扩散,在水库蓄水过程中亦可能淹没栖息地,造成动物被困和溺水死亡。鉴于此,本文梳理了自1970年以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案例,归纳了缓解水库对陆栖脊椎动物生态影响的措施,包括在库区周边及上下游目标物种的适宜栖息地范围建立严格保护区域,在专业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对动物加以救助和转移,在水库淹没区建设大型的陆桥岛屿以维持更高的动物多样性,利用连续的小型岛屿设置“水上动物通道”等,以期为未来水库和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和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2024年05期 v.46;No.27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4 ]
  • 梯级水电开发背景下的外来植物入侵状况与防控管理——以澜沧江流域(云南段)为例

    温静雅;李世刚;彭李;葛德祥;朱绍隆;杨艳;王焕冲;

    梯级水电开发是一种有效的可再生能源生产方式,但梯级水电开发与外来生物入侵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基于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段)梯级水电开发区的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搜集整理,查明了区域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和分布状况,初步分析和探讨了梯级水电开发与外来植物入侵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202种,隶属51科和146属,其中来源于美洲的植物最多(126种,52.07%),草本入侵植物(71.78%)占主导,且大多入侵植物通过有意引入(76.23%)而来。风险评估显示,菊科、豆科和大戟科的植物对生态影响最为显著。在空间分布上,入侵植物的富集区域和生态危害严重区与水电开发区高度重合。现有证据尚不能证明水电开发直接导致了新入侵植物的增加,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外来入侵植物在区域内的引入与扩散。同时,本文还针对性地提出了水电开发建设与运行中防控外来入侵植物的具体建议。

    2024年05期 v.46;No.272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7 ]
  • 都柳江梅林航电枢纽工程对鱼类产卵场功能影响研究

    吴利桥;温志谦;唐晨桂;

    为探究流域梯级开发水文条件变化对鱼类产卵的影响,本文以都柳江丙妹滩河段为研究对象,开展鱼类资源和鱼类栖息地调查,结合梅林航电枢纽工程开发特性,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 2.3—2018)推荐的平面二维恒定流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在频率P=10%典型月来水条件下,工程调度运行对鱼类产卵场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频率P=10%典型月来水条件下,梅林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后,丙妹滩鱼类产卵场受工程回水影响最大长度为1.9 km,产卵场上、中、下控制断面月均水深与工程前相比分别加大了0.051 m、0.528 m和0.928 m,月均流速与工程前相比分别减小了0.022 m/s、0.016 m/s和0.171 m/s,流速的变化规律体现为入库流量偏枯时,水深变化更大,流速减缓更明显;工程前后产卵场河段的水深、流速、流量变化幅度不大,产卵场所在河段水文条件未发生明显变化,仍然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鱼类产卵水文需求,梅林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对丙妹滩鱼类产卵场功能没有明显影响;优化工程运行方式可以减缓工程建设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2024年05期 v.46;No.272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9 ]
  • 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研究——以青海同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为例

    范楚林;曹丹;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评价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青海同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为例,依据《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 623—2011)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LY/T 2242—2014),采用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法评价青海同德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程对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铁—军功保护分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保护分区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8.06,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青海同德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工程对该保护分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为52.38,影响程度较小;通过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工程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可在施工结束后缓解或消除。

    2024年05期 v.46;No.272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46 ]

管理聚集

  • 基于文献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环境邻避问题研究

    刘会东;杨静;赵芳;李琳;李娜;

    为探究环境邻避的社会风险防范化解之策,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与环境邻避主题相关的1 498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对环境邻避的学术研究都经历了“萌发—发展—平稳”3个阶段,并主要针对环境邻避的内涵及其衍生现象、产生根源和治理方法3个领域开展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5G基站和噪声污染设施的邻避效应是国内最新的研究热点,可再生能源设施的邻避效应是国外的研究热点,并可能是未来国内的关注热点;在产生原因方面,信任危机、利益对立和信息错位是较新的热点关键词;在治理措施方面,加大信息披露、进行风险交流和通过数字治理降低舆情也是当前热点关注方法。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024年05期 v.46;No.272 31-3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6 ]
  • 区域评估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实践进展与实施建议——以厦门市为例

    陈萁琦;林红;龚春明;唐雪平;张章裕;兰芬;郑冠凌;王美银;

    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为优化审批手续、提升审批便利、提高审批效率,全国多地在生态环境领域进行了区域评估实践。厦门市作为首批开展区域评估工作的地区,在生态环境领域不断推进区域评估工作,积极实践和探索生态环境领域的“多评合一”,制定了相关地方标准,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本文归纳梳理了厦门市区域评估工作的实践进展、阐述厦门市区域评估实施内容,同时,剖析厦门市区域评估在审批管理、评价内容简化等方面的成效及在配合推动“一本制”落实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适当拓展区域评估对象范围、明确区域评估参与部门工作职责等利于落地实施的管理对策建议,以期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及工作管理提供借鉴。

    2024年05期 v.46;No.272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4 ]
  •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思考与建议——基于对贵州省的调查研究

    郭林青;赵玥;罗开林;黄德生;韩文亚;杨姣;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以贵州省为调查对象,梳理了该省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方面开展的实践探索,以及取得的积极成效;深入分析了在“造血式”的补偿机制、“市场化”的补偿手段、“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双方向”的补偿激励、“综合性”的补偿标准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从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生态综合补偿机制、拓展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渠道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政策建议。

    2024年05期 v.46;No.272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2 ]

实践交流

  • 黄河流域三大城市群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价

    康哲;成润禾;李巍;

    选择黄河流域呼包鄂榆、关中平原和中原城市群,基于超效率SBM-DEA与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对1998—2017年期间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评价,并从城市群与优势产业两个角度对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工业GTFP提升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整体工业GTFP年均增速为16.5%,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各城市群时序变化特征差异显著;整体空间上GTFP值由中部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转变为东南部中原城市群高。(2)技术进步是各城市群工业GTFP提高的主要驱动因素,城市优势产业对工业GTFP的驱动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提出升级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工业结构层次、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转型措施等对策建议。

    2024年05期 v.46;No.272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42 ]
  • 高速铁路线路方案环境比选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孙涛;姚文俊;刘昌;

    高速铁路作为典型线性工程,经过的地区较多,不可避免地涉及环境敏感区。本文在调研2016—2022年高速铁路环境影响报告的基础上,基于铁路施工期、运营期环境影响特点,筛选出“环境敏感性”“工程实施难度”“施工期环境影响”“运营期环境影响”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等构建了高速铁路环境敏感区线路方案的环境比选评价体系,并将该体系运用于高速铁路环境比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敏感性”“工程实施难度”“施工期环境影响”“运营期环境影响”4个一级指标能够反映高速铁路工程特点和环境影响程度。该评价体系可以量化反映出不同方案的优劣,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重点路段选线工作提供借鉴。

    2024年05期 v.46;No.272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3 ]
  • 长沙市声环境功能区噪声变化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谭菊;康晓宇;袁洪亮;

    本文以2021—2023年长沙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功能区噪声年度、季度、小时变化趋势和超标时段,1~4类功能区噪声质量状况、点次达标率及超标情况,并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从年均值分析,长沙市功能区噪声质量呈逐年改善趋势。从季均值看,3季度昼、夜间噪声质量相对较差;4季度昼间、1、4季度夜间噪声质量较好。从小时均值分析,长沙市8—10时噪声值最高,15—19时为小高峰,3—4时最低。从功能区分布看,长沙市1、2、3、4类功能区昼间噪声均达标,夜间噪声4类功能区噪声点次达标率最低。

    2024年05期 v.46;No.272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32 ]
  • “智慧生态”监管体系实践应用研究——以西藏昌都市为例

    陈渝蓉;

    本研究通过整合现有生态环保大数据,构建统一网络、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展示的“智慧生态”监管体系,可有效提升各监管系统的融合性,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水平,破解因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多元化带来的部署复杂、管理困难等难题。昌都地区的实践表明:“智慧生态”监管体系可有效解决西藏地区地广人稀、人工监管效率低下、覆盖面不够等矛盾,但目前的建设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2024年05期 v.46;No.272 68-7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2 ]

环境科技

  •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预测研究——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

    郑莉;刘权葵;陈银银;冉伶;杨霏;

    本文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及2020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PLUS模型从自然发展、城镇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4种情景展开模拟预测,再利用InVEST模型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三峡库区(重庆段)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各地类间转换激烈,建设用地显著扩张;(2)2030年4种预测情景下土地利用差异显著,水域不断增加,未利用地持续减少,耕地仅在耕地保护情景下增加,林地仅在耕地保护情景下减少,草地仅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增加;(3)模拟出的2030年4种情景中,除生态保护情景下生境质量有所改善外,其余3种情景生境质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恶化。

    2024年05期 v.46;No.272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52 ]
  • 防渗帷幕深度对重力坝稳定的影响研究

    郭宇;余海;蔡锋;苏毅;曹俊;

    本文主要根据拟定的重力坝结构和工况,针对防渗帷幕深度对坝基渗流的影响展开分析,利用GEO-sudio软件中seep模块计算重力坝扬压力,初步研究坝基的渗流,计算在不同设定工况下的坝体抗滑稳定性,找出随着帷幕深度的改变对安全系数变化规律的影响,并最终确立一种有利于坝体稳定合理有效的帷幕形式。计算结果表明坝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是随着防渗帷幕的深度增大而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2024年05期 v.46;No.272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1 ]
  • 淄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价

    宋艳艳;王信梧;崔静;边志明;亓恒振;

    本文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研究了淄博市8家污水处理厂污泥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赋存状况,并进行了来源分析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淄博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PAEs总质量浓度(∑6PAEs)在4.21~25.02 mg/kg,均值为9.69 mg/kg,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基酯(DnOP)占比分别为71.4%和24.2%,是污泥中PAEs类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组分。与其他地区相比,本研究污泥中PAEs浓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来源分析显示,本研究污泥中PAEs可能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建材等重工业行业,以及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等人类日常用品。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本研究中PAEs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污泥在处置和再利用时应谨慎对待。

    2024年05期 v.46;No.272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4 ]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臭氧污染特征及VOCs来源解析

    黄彬;韩增玉;

    本研究利用近地面O_3及其前体物(VOCs和NO_2)监测数据,对宁东基地大气O_3及VOCs进行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及污染来源解析。研究表明:宁东基地O_3生成过程主要受VOCs的控制;VOCs组分中烷烃、炔烃、OVOC、烯烃占比较高;烯烃浓度占比10.06%,但其对臭氧的生成贡献OFP却高达43.49%,丙烯、乙烯、丙醛、甲苯、间/对二甲苯、正丁烷、异戊二烯等是O_3防控的关键VCOs活性物质;加强工业源、燃料挥发、工业生产制造原料挥发逸散、机动车尾气是宁东基地夏季VOCs管控的关键环节。

    2024年05期 v.46;No.272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4 ]

  • 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

    <正>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决策部署,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强化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源头预防作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24年05期 v.46;No.272 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 ]
  • 水利水电工程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正>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文明程度,以及国家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主要的水电开发流域与重点保护动植物分布区域高度重叠。

    2024年05期 v.46;No.272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1 ]
  •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评价:加拿大西部风能影响及缓解措施的分析(下)

    Camila Martins Godinho;Bram Noble;Greg Poelzer;Kevin Hanna;吴成志;姚胜东;

    影响评价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识别与管理可再生能源项目影响提供理论知识。然而,对于影响评价工作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的实际成效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对加拿大风能发展影响评价应用的内容分析,探讨分析了风能项目中通常评估的环境和社会影响以及提出的缓解方案。结果显示,包括缓解措施在内,生物物理影响与社会影响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平衡。相比于社会影响,影响评价在生物物理影响方面包含更多的解决办法,其影响与缓解办法的比率为1∶4.3,而社会影响方面仅为1∶1.3。大多数缓解办法侧重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其次是避免影响,而在时间、实施方法和责任方面描述并不清晰。尽管存在共同影响,但跨项目的缓解措施过于模糊或不精确,无法支持评估中的可转移实践,无法提高效率。改进对可再生能源项目影响和缓解方案的理解,并不断在项目中积累经验,是推进影响评价在向可再生能源过渡中发挥作用的基础。

    2024年05期 v.46;No.272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4 ]
  •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正>《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协办,前身为1979年创刊的《重庆环境科学》,于2013年9月改刊发行。办刊目标是为构建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环评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成为环评成果的展示窗口、环评技术的交流平台、环评理论的创新摇篮和公众参与的沟通桥梁。

    2024年05期 v.46;No.272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