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the Three Gorges

访问量:405913

特别关注

  •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问题探讨及修订建议

    吴迪;戴永立;尹晓娜;尤启明;

    陆海统筹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技术规范与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体系以及实际应用不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梳理现阶段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存在的问题,建议修编《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海洋环境》(以下简称《海洋导则》),并从确立海洋环境要素导则的定位、厘清《海洋导则》的非技术内容、完善《海洋导则》的基本内容三个方面提出了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修订建议。

    2023年05期 v.45;No.26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71 ]
  • 基于陆海统筹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研究

    龙颖贤;邓熙;谭景仁;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一项重大的环境管理制度创新,是环境保护参与国土空间管控的新探索。目前,全国各省(区,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已发布实施。结合海口市编制实践,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内涵、技术框架和关键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基于陆海统筹的近岸海域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以期促进海陆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推动构建陆海统筹的生态安全格局。

    2023年05期 v.45;No.266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47 ]
  • 基于生态修复的滨海蓝碳增汇研究

    蔡悦荫;洪杉杉;张广帅;郝彦菊;孙家文;杨玉成;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是蓝碳增汇的有效手段。文章总结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措施及其增汇作用,在回顾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政策发展历程和总结滨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概况的基础上,以2021—2022年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为例,评估了34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后可能增加的滨海蓝碳。最后从基础调查、增汇技术、工程实施和蓝碳市场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增效的对策建议。

    2023年05期 v.45;No.266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33 ]
  • 基于多源卫星影像的海洋工程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遥感监测

    于川洋;王林;赵素芳;袁仲杰;

    悬浮物是诸多海洋工程建设期间主要的污染因子之一,其迁移扩散范围是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建立了COMS GOCI、GF-1 WFV、Landsat 8 OLI 3种卫星影像红光与绿光波段比值的悬浮物浓度遥感反演模型,各拟合模型决定系数(R~2)均达到0.80,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不高于17.58%,均方根误差(RMSE)均不高于8.15 mg/L;回溯反演了2014年9月8日大连港太平湾港区建设期间邻近海域的悬浮物浓度,发现不同卫星数据源的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施工区邻近海域悬浮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显著,受潮汐、潮流等水动力因素的影响,自8点16分至15点16分高浓度悬浮物水体的面积呈减小趋势,较好反映了海洋工程施工引起悬浮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悬浮物现状或历史观测,可有效弥补船舶现场监测与数模预测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2023年05期 v.45;No.266 17-2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3 ]
  • 2021年山东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陶慧敏;张娟;张潇文;李志林;谷伟丽;王立明;于潇潇;金晓杰;张昀昌;孙珊;

    2021年7—8月,在山东近岸海域132个站位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Cu、 Pb、Zn、Cd、Cr、As、Hg)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利用相关性分析探讨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山东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Pb、Zn、Cd、Cr、As和Hg平均含量分别为24.2 mg/kg、14.7 mg/kg、62.5 mg/kg、0.120 mg/kg、59.0 mg/kg、10.5 mg/kg、0.0234 mg/kg。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整体为低风险状态,As、Hg和Cd的贡献率分别为35.85%、19.23%和18.46%,是主要贡献因子。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Pb、Zn、Cr、As和Hg的污染程度较轻,Cu和Cd出现小范围的偏中度污染状态区域,需引起关注。

    2023年05期 v.45;No.266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93 ]

管理聚焦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告知承诺审批的思考

    李卫波;侯可斌;

    告知承诺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采取政府告知、企业承诺、优化审批的模式,加快项目审批,提高行政效率。近几年,我国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告知承诺审批相关试点工作,在促进复工复产、防疫项目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告知承诺在环评领域应用也存在不适用性,包括缺乏法律支撑、企业获得感不高、环评优化作用未发挥、存在环境风险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环评制度的设计理念、告知承诺制相关配套措施、社会环境、企业观念等有关。为推进环评告知承诺制的应用,建议合理界定适用项目范围,搭配规划环评、区域评估等政策一体推进,同时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2023年05期 v.45;No.266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92 ]
  • 将气候变化纳入环境评价的国际实践比较与启示

    周嘉欣;曹媛;王灿;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成熟的环境管理制度,可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部分发达国家已有多年开展相关工作的历史。随着我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将气候变化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已被逐渐提上日程,重点行业的试点实践也正在逐步开展。本文梳理了现有的国际进展,并从立法情况、评价项目范围、温室气体排放与管理、评价议题和事后管理5个方面对各国环评体系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建议我国未来可在加快立法进程、纳入气候适应议题、细化核算与评价方法、加强事后监管等方面加强研究与相关工作部署,以建立全面科学的气候变化环评体系,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最终服务于我国“双碳”气候目标。

    2023年05期 v.45;No.266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53 ]
  • 突发环境事件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周欢;李玲;涂蔚南;孙欣;肖入峰;

    突发环境事件的多发频发,特别是一些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危害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损害提供了一种新的救济制度,目的在于努力破解“企业污染、政府买单、群众受害”的困局。在突发环境事件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具体实践中,仍然面临信息不畅、衔接不够、追赔不全等问题。本文基于重庆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践,总结了突发环境事件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面临的困境,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突发环境事件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对策建议。

    2023年05期 v.45;No.266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30 ]
  • 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主体的法律建构

    宋亚容;

    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主体的确定是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运行实践中的首要问题。基于生态保护补偿主体理论及国内外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对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主体的法律建构进行分析。首先,识别生态保护补偿主体、受偿主体,并对主体法律关系进行类型化探索。其次,按照“权责一致、分类分级”的原则,依据地方政府作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执行者、生态保护补偿的受补者等不同角色,强化对地方各级政府职责的规定。最后,细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主体的权利义务,明确生态保护补偿的最终目标、补偿期限、补偿的考核标准等,强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在实现环境保护目标上的实效。

    2023年05期 v.45;No.266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24 ]

实践交流

  •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固废资源化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核算研究

    郭东方;侯慧敏;徐鹤;

    固废资源化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固体废物末端处置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具有减少原生材料使用从而间接减少环境影响的潜力。核算固废资源化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是我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和协同减污降碳工作的重要基础。结合固废资源化行业特点,基于生命周期视角提出固废资源化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核算方法,并给出应用建议:可参考本研究完善我国固废资源化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核算体系,推动有关标准的出台;对各类固废开展资源化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核算,加强固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监督固废资源化行业全产业链温室气体减排,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固废资源化温室气体减排模式。

    2023年05期 v.45;No.266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35 ]
  • 水电工程项目碳足迹核算技术路径研究

    吴兴华;李哲;唐锡良;米闯;陈永柏;

    水电是清洁、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水电是应对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温室气体的源汇变化及生命周期的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水电工程碳足迹的科学内涵。水电工程的碳足迹包含水电站本身碳足迹与服务功能导致的其他碳足迹两大部分,主要包括前期准备阶段、施工建设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及拆除恢复阶段。研究提出了基于不同方法对水电碳足迹进行核算的技术路径,核算的技术路径通常包括碳足迹核算的准备、建立水电工程碳足迹核算的生命周期清单、碳足迹影响的分析、碳足迹核算结果的解释、碳足迹核算报告编制与评审。水电工程项目碳足迹核算将为支撑水电工程的清洁及优越属性,探索减少水电工程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途径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水电行业碳排放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023年05期 v.45;No.266 59-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6 ]
  • 浙江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氨排放管控标准探讨

    王浙明;徐志荣;卓明;姚轶;丁琳;朱虹;

    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业氨的排放管控,研究以浙江省规模化养殖场氨排放管控为切入点,基于排污许可证中重点管理的畜禽养殖场的氨管控情况和浙江省典型万头养殖场氨的治理情况,详细探讨分析开展畜禽养殖氨的排放管控的可行性。研究发现浙江省通过对大型规模养殖场采取源头控氨、过程减氨和末端治氨等综合治理方式能有效管控畜禽养殖业氨的排放;结合氨排放与恶臭协同治理的需求、相关涉氨标准的借鉴,初步提出了以无组织排放管控为主,有组织排放管控为辅的管控方式,其相应的管控限值分别为0.4 mg/m~3和20 mg/m~3。另外,本研究也提出了加快扩大畜禽养殖氨总量减排范围、出台畜禽养殖业地方标准的起草技术指南等对策建议。

    2023年05期 v.45;No.266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2 ]
  • 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中的水环境质量评价

    田嘉慧;王凯红;梁嘉慧;戴子熠;左平;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是提高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与可持续利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基于湿地修复区和引水补湿区两个区域,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2016—2021年间生态修复区内的水环境质量,并开展了生态修复的成效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为氮和有机物,水质处于Ⅱ级~Ⅴ级之间,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其水质呈优化趋势,生态修复成效明显。

    2023年05期 v.45;No.266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42 ]
  • 环境影响评价中DSA机房四周各关注点处剂量率不同计算方法对比探讨

    高超;施学宝;

    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对机房四周各关注点处剂量率采用的预测计算方法有多种,有理论计算方法、类比法等,得出的结果有的相差较大。通过分析这些预测计算方法和结果,并对照验收检测时现场实际检测结果,研究环评预测计算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的差异情况,对这些预测计算方法的结果和意义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023年05期 v.45;No.266 76-7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8 ]

环境科技

  • 2022年国庆假期石嘴山市PM_(2.5)组分特征分析

    韩增玉;黄彬;张满;

    使用宁夏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网石嘴山组分站的自动监测数据,以小时为时间尺度对国庆假期石嘴山市PM_(2.5)组分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国庆假期石嘴山市PM_(2.5)总体情况,将国庆假期分为PM_(2.5)/PM_(10)<30%时段、PM_(2.5)<35μg/m~3时段和PM_(2.5)≥35μg/m~3时段分别讨论。结果表明,PM_(2.5)/PM_(10)<30%时段地壳元素占比为54.8%,PM_(2.5)<35μg/m~3时段和PM_(2.5)≥35μg/m~3时段化学组成以SNA和OM为主,两者之和分别为84.5%和81.9%。通过化学示踪物比值定性/半定量判断PM_(2.5)中各化学组分的可能来源。

    2023年05期 v.45;No.266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3 ]
  • 全自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20种抗生素

    宋环宇;张兆年;陈冠焱;王晶晶;金德周;张珊;谭颖喆;

    建立一种以全自动固相萃取仪进行前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UPLC-MS/MS)进行检测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可同时测定地表水中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共五大类20种抗素。该方法采用PEP-2固相萃取小柱,以及聚合物材料(聚乙烯二乙烯苯)表面引入改性以及再键合技术,避免采用其他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复杂的pH值调节;固相萃取后采用MRM正离子模式可在13 min内完成分析,抗生素检出限0.2~3.0 ng/L,加标回收率范围为63%~123%。使用该方法测定三峡库区及支流环境水样中20种抗生素,检测结果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2023年05期 v.45;No.266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88 ]
  • 基于二维栖息地模型模拟的北京清河鱼类栖息分布研究

    张蕾;于磊;曹文雪;韩殿微;杨莹;孟庆义;黄俊雄;

    为探究水文条件变化对城市河道鱼类栖息的影响,以清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River 2D二维栖息地模型,对典型鱼类鲫和鳑鲏栖息地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0 m~3/s为清河最适宜生态流量,鲫和鳑鲏WUA(加权可利用面积)分别为6.38×10~4 m~2和8.75×10~4 m~2。(2)日常流量下(10 m~3/s),鲫WUA为鳑鲏的3倍,最大值主要位于下清河闸-羊坊闸、外环跌水闸-沈家坟闸河段,鳑鲏为清河闸-羊坊闸河段。(3)低水位运行下,鲫和鳑鲏WUA分别增加0.45×10~4 m~2和2.34×10~4 m~2。(4)河道流量由10 m~3/s增加至120 m~3/s时,清河闸以上河段WUA降低至接近0,清河闸以下河段增加73.09%。(5)流量超过600 m~3/s,清河全段WUA接近0。研究显示,随流量增加,鱼类WUA先增大后减小,WUA最大值分布位置随流量变化而改变,与清河相连接的蓄滞洪区成为极端暴雨下鱼类栖息避难所。研究成果能够为城市河道生境构建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提供基础。

    2023年05期 v.45;No.266 92-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63 ]
  • 不同基质人工湿地对校园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魏驰原;任露瑶;

    目前大多所研究的单一基质类型人工湿地无法到达高效脱氮的目的,组合填料所发挥的协同作用对于污水的深度净化尤为重要。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火山岩、无烟煤和火山岩-无烟煤混合填料的人工湿地,探究了单一填料类型与混合填料类型人工湿地对校园实际生活污水的水质净化效果。经试验研究发现火山岩-无烟煤混合基质在三种类型中对氨氮、T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98.69%和98.43%。各基质对TP的去除能力差别较大,其中火山岩基质去除效果最优。火山岩基质对COD去除率最高(96.80%),但各基质对COD去除均有较好效果,火山岩-无烟煤混合基质去除率为93.97%,无烟煤为82.40%。在进水水质及水量相同的条件下,由试验得出最优水平组合为火山岩-无烟煤混合基质。

    2023年05期 v.45;No.266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17 ]
  • 基于GWR的特大山地城市热力景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

    周浪;雷波;杨春华;

    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基于TM遥感影像反演的地表温度数据,提出以等温斑块为研究载体的城市热环境中的热力景观格局及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研究方法,以期为城市热环境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种思路。结果表明:南岸区共形成2204块热力图斑,热力斑块平均面积为0.12 km~2,平均周长为3.33 km,地表温度高值区域热力等级由中心向外递减,地表温度低值区域热力等级由外向内递增;南岸区热力景观在数量、形状与结构上的表征指数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关系,且高值与低值聚集现象明显,PD、LSI指数的聚集情况较为一致,AI指数的高值与低值聚集区域与PD、LSI在空间上呈现相反态势;基于GWR的拟合结果表明,在绿度越低、湿度越小、越为平坦的区域热力景观越为密集,在绿度越高、湿度越大、越为平坦及干度越大的区域热力景观形状越为复杂,在绿度越低、湿度越小、越为平坦及干度越大的区域热力景观分布越集中。研究结果为改善城市热环境以及提高城市居住适宜度提供依据,也对等温斑块应用于城市热环境热力景观格局进行探索,为以后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2023年05期 v.45;No.266 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6 ]
  • 元江-红河流域(中国段)过去57年(1962—2018)主要气候因子变化

    杨逢春;马秀花;何琼;代发文;黄华平;李叶;构箭勇;Kritana Prueksakorn;Chaya Sarathchandra;文慧婷;

    为研究元江-红河流域(中国段)气候环境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取了气温、相对湿度、24小时降水量、蒸发量和日照百分率五个气候因子57年(1962-2018)的气象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偏相关分析以及M-K检验。结果表明:(1)近57年来,该流域气温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中、下游地区年均温普遍高于上游地区;(2)相比于上游干暖河谷和中游干热河谷,空气相对湿度在下游湿热地区及中游高海拔湿凉地区明显偏高,但近57年来逐次降低;(3)24小时降水量下游地区远高于上游和中游,除中游干热河谷地区有逐年减小趋势外,其余地区年际变化不大;(4)蒸发量在中游干热河谷地区逐年增加,其他地区呈缓慢下降趋势,整体上看,上游和中游地区高于下游;(5)日照百分率年际波动较大,但是除了下游河口站呈缓慢减少趋势以外,57年来各站点总体上变化不大,下游地区低于上游和中游地区。研究证明元江-红河流域(中国段)主要气候因子波动变化幅度与周边地区及全球范围的趋势相一致或更高。干热河谷地区环境因子变化幅度均比较剧烈,属于生态敏感地区,应该引起更多关注。

    2023年05期 v.45;No.266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9 ]
  • 石柱县臭氧污染特征与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任林;马玉丽;周蓉;

    根据石柱县城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资料,分析2018—2020年O_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2018—2020年,石柱县O_3第90百分位平均浓度逐年下降趋势,20、30、40百分位浓度均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75、80、85、90百分位为均逐年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3.5~4μg/m~3。O_3超标主要分布在4-8月,O_3超标天数占全年超标天数比例由6.7%上升至27.8%,且污染程度均为轻度污染。2018和2019年O_3浓度最高出现在夏季,但2020年出现在春季;O_3月均浓度范围为40~119μg/m~3,变化趋势总体呈不规则的“M”型,1-4月呈上升趋势达到峰值,7-8月上升达到第二个峰值,随后下降达到谷值;O_3-1h浓度最低值出现在08∶00,最大值出现在16∶00前后。温度与O_3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风速呈负相关。当日平均温度25~30℃,相对湿度50%~60%,风速1.5~2 m/s时,应警惕臭氧污染。

    2023年05期 v.45;No.266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3 ]

  • 简讯

    <正>1.《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2023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共7章63条,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聚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主要矛盾、特殊问题、突出特点,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制定实施,对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05期 v.45;No.26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 ]
  •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正>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地球上一半的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守护海洋,就是守护人类自己。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2023年05期 v.45;No.266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39 ]
  • 环境影响评价后续跟进制度和监管框架:智利经验的优缺点(下)

    Kay Bergamini;Cristian Pérez;吴成志;曹甜甜;

    在过去的40年里,智利的环评系统从对决策方面技术投入有限、零散的程序性工作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工具。本文概要介绍了智利环评制度的演变、主要特点和流程,重点介绍了后续阶段的新进展和实践成果。分析显示,智利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各个阶段几乎都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具体而言,在后续行动中,检查、执法和监测方面取得了一些关键性改进。研究表明,这些改进对环境许可证所载义务的评价以及过程的管理有积极影响。然而,与监测、沟通和公民参与有关的挑战仍亟待解决。

    2023年05期 v.45;No.266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3 ]
  •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领域与实践

    <正>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各地积极实践,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环境准入、园区管理、产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执法监管等领域取得了大量成功案例,充分发挥了向前延伸源头预防的作用。

    2023年05期 v.45;No.266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