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the Three Gorges

访问量:405913

特别关注

  • 面向“双碳”目标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思考

    王爽;徐东杰;刘思远;汤兰西;

    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实现,我国能源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新能源需持续规模化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负荷特性日益复杂,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在支撑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梳理“十三五”以来我国新能源发展和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指出未来我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面临缺乏可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新能源发展规模和系统需求尚未充分衔接及各类调节性资源成本疏导难度大等主要问题;分析了国外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的建设情况及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和“双碳”目标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研究提出我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源网荷储各侧调节能力建设的重点方向,分阶段提出了面向“双碳”目标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思路。

    2023年01期 v.45;No.26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29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398 ]
  • “双碳”背景下我国光伏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

    王临清;吴俊松;康浩;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光伏发电项目将得到长足发展。在调研和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梳理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及分布情况,发现全国各地光伏发电项目环评存在规划环评支撑不足或缺乏、审批尺度不一及审批重点不突出、环境保护措施针对性不足、重大变动界定不清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完善行业环境管理体系、合理确定废弃光伏组件固废属性、制定重大变动清单、开展典型区域光伏阵列环境影响跟踪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可为后续项目环评管理及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2023年01期 v.45;No.262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6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935 ]
  • 风力发电行业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研究

    孙悦;刘时旸;吴宇雷;曹娜;

    随着国内风电项目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粗放式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为促进风电项目规范发展,应着力发挥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监管作用。针对风力发电行业特点,提出风电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工作程序与评价内容,指出风力发电行业环境影响后评价应以生态影响、风机和升压站的噪声影响、电磁辐射影响、光影影响及相应对策措施为评价重点,并建议关注风力发电项目运行期生态环境的长期监测和电磁、噪声监测。

    2023年01期 v.45;No.262 11-1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6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436 ]
  • 金沙江下游水库蓄水期生态流量研究

    孙思瑞;陈柯兵;何奇锴;

    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白鹤滩水库已于近年来投入运用,汛末蓄水期金沙江下游水库对坝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流量的影响日益突出。为减轻可能存在的影响,需合理制定水库蓄水期最小下泄流量。本文从金沙江下游最小及适宜生态流量计算出发,系统归纳了屏山水文站生态流量的现有研究成果,结合溪洛渡、向家坝水库实际运行数据,得到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金沙江下游水库蓄水期生态流量,溪洛渡、向家坝水库8月、9月的合理生态流量分别为6080 m~3/s、6098 m~3/s。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下游水库生态监测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2023年01期 v.45;No.262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8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87 ]

管理聚焦

  • 石化行业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

    冉丽君;蔡梅;

    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其产业发达程度是衡量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石化行业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位居各行业前列,长期以来其环境管理工作一直备受关注,其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也随着制度的深入实施不断完善。通过梳理标志性事件,回顾了石化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风险、污染防治措施及减排等方面要求的完善过程。结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及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提出未来石化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完善污染物管控要求、促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及在各项制度衔接等方面进一步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从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角度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2023年01期 v.45;No.262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1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48 ]
  • 《环境影响评价法》适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赵海珍;吕晓君;李伟;谢琼立;

    以2015—2019年的全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公开资料和2020—2022年的典型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公开资料为基础,从生态环境执法的角度,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适用概况,主要包括未批先建案件数量呈现下降态势、未批先建案件违法成本明显提高、“责令恢复原状”适用案件数量增加等;分析其存在的“责令恢复原状”行政命令适用难、报告书与报告表“严重质量问题”的法律责任条款适用少、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认定难度大等主要问题;提出提高“责令恢复原状”行政命令的适用性、加强环评与执法的有效衔接、简化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认定等对策建议。

    2023年01期 v.45;No.262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3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51 ]
  • 环评改革应着力建设有效的环评市场

    张陆军;冯珂;王文琪;包存宽;

    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角度回顾分析了不同时期环评市场主体与相关方关系,重点分析了环评机构脱钩、取消环评资质、“备案+承诺”等制度实施前后环评市场结构的变化。认为“脱钩”和取消环评资质后市场结构失衡,部分项目审批改“备案+承诺”造成环评需求模糊化。提出激发建设单位对环评质量的内生需求,提高建设单位对环评质量判断的能力;坚持提供价值服务,有效响应多样化需求;做到环评审批监管与环评市场监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方面的建议。

    2023年01期 v.45;No.262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4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65 ]
  •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级环评机制研究

    萧敬豪;颜文涛;陈惠斐;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与发展,我国规划环评制度逐步得到建立健全,形成覆盖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评价体系,并在近几年完善了规划环评前置依据,加强了空间引导性,拓展了评价对象。当前,全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纲要已编制完成,我国即将迎来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规划环评也应进行调整优化。基于我国规划环评制度发展的回顾与态势研判,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双评价”与现行规划环评在编制内容与机制上的兼容性与冲突进行分析,提出充实规划环评评估对象、建立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级环评与常态化评价实施监测机制的建议,以期为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2023年01期 v.45;No.262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2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89 ]
  • 新形势下公路领域环保管家服务模式探讨

    张晓峰;吴琼;许泽宁;吴林松;刘毅;

    公路领域环境保护工作内容多、要求高、技术性强,传统环境保护管理模式不再适应新形势,近年来公路环境保护问题频现。在梳理当前环境保护工作新形势的基础上,针对公路规划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在公路领域引入全过程环境保护管理服务模式——“环保管家”的破题思路,并根据服务对象特点将该模式划分为行业级环保管家、企业级环保管家和项目级环保管家3个层级,给出其职责定位和服务内容,同时对其发展提出应强化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职责、深入探索“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加强相应工作经费保障等建议。

    2023年01期 v.45;No.262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8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10 ]
  • 水电水利工程对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的影响与保护措施探讨

    易仲强;赵再兴;纵霄;张峻玮;陈凡;常理;

    开展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保护是水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研究分析了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对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的影响,结合部分水电水利工程案例,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保护小区规划等主要保护方式与措施,并从技术标准制定、方案规划设计、实施的监管及指导、跟踪调查和评价等方面对今后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水电水利工程珍稀濒危植物及古树名木保护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提供参考。

    2023年01期 v.45;No.262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5 ]

实践交流

  • 深圳市典型工业源VOCs无组织排放现状与管控对策

    黄俊霖;邱向阳;程义君;吴家浩;

    采用生产工艺调研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全过程物料衡算原理,研究了深圳市印刷企业α、塑料企业β、涂装企业γ、电子企业θ四类典型工业源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原辅料的使用现状、末端处理设施削减能力及无组织排放现状。研究表明:四类工业源低挥发性源头替代率低,纯溶剂物料使用比例以电子企业θ最大,占比94.1%;原辅料所产生的VOCs经收集、回收处置后,实际削减比例普遍较低,涂装企业γ相对较高,为21.5%;四类工业源VOCs无组织排放量占比均非常突出,电子企业θ无组织排放量占其排放总量的比例最高,为99.0%。为有效削减工业源VOCs无组织排放量,建议提高涉VOCs工序的废气收集率、收集废气的VOCs浓度及末端处理效率。

    2023年01期 v.45;No.262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1 ]
  •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后监管问题及对策建议

    张新华;李闯;李娜;徐静;

    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深化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我国排污许可制改革实施时间不长,依证执法监督在机制、技术、手段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本文结合我国排污许可管理工作现状,在分析证后监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提高核发质量、强化机制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非现场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排污许可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2023年01期 v.45;No.262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3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74 ]
  • 炼化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纳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可行性分析

    张文冬;

    炼化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属于环保设施,将其纳入炼油化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从验收主体、验收条件、验收程序等角度来看是可行的,但需解决关注重点及专业深度不同、验收报告内容及格式差异等问题。现阶段,要合并开展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建设单位需充分征求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意见,统筹安排好包括在线监测系统在内的环保设施建设、调试及验收进度,同步开展比对监测和验收监测,整合编制验收报告,确保验收工作质量和合规性。

    2023年01期 v.45;No.262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8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70 ]
  •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设施性能测试有机标识物研究

    饶念;钟恢明;周伟;易欢;孙继万;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设施在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前应进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需投加有机标识物。研究总结了有机标识物对焚毁率的要求和关键参数的确定,选取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3种常见有机标识物进行实验测试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2,4-三氯苯检出限低、投加量少、所需费用少。

    2023年01期 v.45;No.262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69 ]
  • 中小型山区河流水利水电开发河段鱼类资源保护策略研究——以马别河为例

    王猛;杨瑞琪;金志军;王泽鑫;金诗语;罗思;

    本研究以珠江水系南盘江一级支流马别河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对马岭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上下游河段的生境特征与鱼类资源组成进行系统剖析。研究发现,马岭水利枢纽工程影响河段为典型的高山峡谷河段,水文水温变动规律明显,饵料生物资源主要以着生性藻类和底栖动物为主。工程影响河段共采集到22种鱼类,以喜流水性鱼类为主。坝上河段的优势物种为三齿华缨鱼、唇■、南方白甲鱼、云南光唇鱼,而坝下河段的优势物种为唇■、云南光唇鱼。相比之下,坝上河段的Mae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略大于坝下河段。

    2023年01期 v.45;No.262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44 ]
  • 2021年自贡市O_3污染过程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钟宗莲;何军;刘忠鹏;唐宇梅;王志;

    于2021年6-10月利用CIA-ISQ7000型环境空气VOCs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对环境空气中多重类型化合物定性定量分析,分析范围包括117种VOCs(PAMS57种、醛酮类13种、卤代烃类47种),并开展不同O_3污染情况下VOCs浓度特征、大气反应活性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VOCs体积分数浓度范围在(9.2~351.0)×10~(-9)之间,污染日和非污染日VOCs平均体积浓度分别为(133.35±16.12)×10~(-9)和(70.28±18.34)×10~(-9),污染日VOCs浓度较非污染日偏高90%。对于大气反应活性而言,污染日和清洁日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的贡献均以醛酮类、烷烃类、卤代烃为主,且排名前10的优势物种基本一致,污染日排名前10的物种为乙烷、丙酮、乙炔、氯甲烷、丙烷、萘、甲醛、正丁烷、乙烯、三氯甲烷,非污染日排名前10的物种为乙烷、萘、四氢呋喃、乙炔、丙酮、氯甲烷、丙烷、甲醛、乙烯、三氯甲烷。PMF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溶剂使用和燃料燃烧为污染日和清洁日VOCs的主要排放源,污染日溶剂使用排放源比非污染日贡献上升了21.4%,这与污染日的高温和强日照有直接联系。建议自贡市应加强6-10月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涂装、恐龙彩灯制造、印刷和建筑装饰类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管控。

    2023年01期 v.45;No.262 77-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50 ]

环境科技

  • 兴安盟2016—2020年地表覆被和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闫文辉;赵晶;

    利用兴安盟2016-2020年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点的地面温度和草面/雪面温度资料、 MOD11A1地表温度数据、自然资源数据,从城区建设、植被覆盖、积雪覆盖三个方面的地表覆被情况和地表温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裸地地面温度比草面温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由于中东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年平均地表温度有0.4℃的小幅度增高。极端最高草温平均低于极端最高地温16.36℃,植被覆盖对降温起到积极作用。生态保护使年平均地温整体呈下降趋势,夏季比春季下降幅度更大。2-6月积雪期使地表反照率增大,近地表层温度随之降低,西北部阿尔山地区反映显著。

    2023年01期 v.45;No.262 84-8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54 ]
  • 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进展

    刘吉平;张劲松;

    本研究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测量方法、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并从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结论包括:(1)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对于活性炭的测量还不是那么全面,应该按照活性炭分组逐级进行,对于同一湿地进行深入分析。(2)国内外关于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滨海湿地,对于高寒和干旱区湿地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应加强干旱、高寒区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填补湿地研究的不足。(3)对于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多采用室内模拟配演实验,应该在实验地建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长期观测点,以便能够观测到最真实状态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

    2023年01期 v.45;No.262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5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519 ]
  • 某院放射性医疗废水衰变池的改良设计

    唐米琦;汪剑;代勇;

    随着医疗机构业务的不断增加,大多医疗机构衰变池的原设计规模已无法满足当下放射性医疗废水的处理需求,增加了放射性医疗废水超标排放的风险,因此需要对原有衰变池进行改造使排放水达到国家环保要求。以四川某院衰变池现存问题分析及改造为例,结合医院业务发展趋势与衰变池辐射防护的发展需求,对医院原有衰变池如何进行合理优化进行研究。科学地优化衰变池结构,同时采用自控技术以改良原有衰变池。增大了放射性废水的处理量,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与安全可靠性,确保改造后的医疗废水能长期稳定达标排放,为亟须改造衰变池的医疗机构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方向。

    2023年01期 v.45;No.262 95-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16 ]
  • 基于二氧化铈复合类芬顿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李勉;张可;敖亮;吴进;李嘉雯;

    通过水热法合成制备二氧化铈(CeO_2)纳米颗粒,再通过和沉淀法合成以CeO_2为基底负载MnFe_2O_4的磁性复合材料。通过条件优化实验确定复合材料类芬顿催化降解染料的最佳条件,实验证明复合材料能够在90 min内有效降解罗丹明B和亚甲基蓝,并具有较好的磁性回收性能和重复利用性能,在未来的水处理技术研究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2023年01期 v.45;No.262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9 ]
  • 饶河河滨湿地土壤重金属形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孟家豪;蒿晓阳;肖锦扬;徐金英;

    采样分析鄱阳湖饶河地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变化、污染程度及其影响因子。重金属沿河道形态变化显示,Cu以有机质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Zn以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As以有机质结合态为主,Cd以碳酸盐交换态和氧化物结合态为主。重金属Cu、Zn、As、Cd的独立污染指数(ICF)平均值介于3.0至3.2之间,属于严重污染;风险评价(RAC)结果显示,Cu、Zn、As对环境存在中等风险,Cd为高风险;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2299.37,饶河流域存在极高的生态健康风险。相关分析显示,温度与Cu和Cd的可交换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密度与As的氧化物结合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H与Cu的可交换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TN与As的可交换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TP与As的碳酸盐结合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2023年01期 v.45;No.262 105-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9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365 ]
  • 我国工业地块氟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叶照金;谷亮;周波;张明东;李春雷;

    我国是世界上土壤氟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氟污染不仅会影响土壤质量,还将对人体及生态环境造成持续影响,大中城市工业区及矿区土壤氟化物污染事件频发,因此加强工业地块氟污染土壤治理及风险管控,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及矿区持续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土壤氟污染机理、我国土壤氟污染概况及主要修复技术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和讨论,并对今后氟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氟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及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2023年01期 v.45;No.262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5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32 ]
  • 饮用水水源地土壤质量特征及评价——以成都市徐堰河、柏条河水源地为例

    高进长;李强林;邱诚;肖秀婵;

    为探究成都市水源地周边土壤质量状况,保护水源地环境,以徐堰河、柏条河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所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物理及化学性质如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及重金属Cd、Zn、Cu、Cr、Cu、Ni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成都市饮用水水源地土壤pH值变化范围较大,土壤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应用单因素污染指数分析,水源地土壤Hg含量可能具有较大的污染潜力。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Cd与Zn, Cu与Cr, Cu和N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水源地典型土壤重金属,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0.828%,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4.082%、36.800%、9.946%。研究结果为保护成都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健康和安全提供理论支持和合理建议。

    2023年01期 v.45;No.262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5 ]

  • 简讯

    <正>1.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坚持问题导向、保障民生,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意见》提出到2025年,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2023年01期 v.45;No.26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 ]
  • 立足能源资源禀赋 科学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正>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党的二十大报告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基调,对“双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我国开展“双碳”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偏煤、能源效率偏低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重大挑战。

    2023年01期 v.45;No.262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85 ]
  • IAPA文摘

    <正>IAPA简介《影响评价与项目评估》(Impact Assessment and Project Appraisal,IAPA)是由国际影响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mpact Assessment,IAIA)主办的环评专业期刊,主要刊载建设项目、规划和政策评估以及环境、社会、健康、可持续性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我国环评实践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经与IAIA协商,自2017年起,《环境影响评价》杂志将翻译刊载IAPA全部论文摘要,

    2023年01期 v.45;No.262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 《“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正>近日,生态环境部等1 6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行动计划》共十章50条,构建了“1+5+4”的框架体系:实现“1”个目标,持续改善全国声环境质量;深化“5”类管控,推动噪声污染防治水平稳步提高;强化“4”个方面,建立基本完善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现“1”个目标《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打好技术基础、补齐领域短板、强化机制弱项、

    2023年01期 v.45;No.262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1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6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