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the Three Gorges

访问量:405913

特别关注

  • “十四五”我国VOCs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研究与建议

    钟美芳;田俊泰;叶代启;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从以细颗粒物(PM2.5)控制为主转变为PM2.5与臭氧(O3)协同控制新阶段,O3已成为空气质量达标和持续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生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大幅削减VOCs的排放量是现阶段O3污染防治的关键。本文基于"十四五"我国VOCs排放的预测结果,提出了VOCs总量控制的总体思路、范围和技术路线,设计了VOCs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确定了总量分配指标和指标权重,进一步得出各省(区、市) 2025年控制情景下VOCs排放的削减率、削减量以及排放总量,并以此为基础对"十四五"时期VOCs总量控制提出了以区域总量控制为主,结合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集群实施总量控制;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集群或园区综合治理;建立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综合VOCs排放量核查核算及减排绩效评估的考核体系;同时提出了建立市场化的减排机制和舆论监督的实施机制等建议。

    2021年02期 v.43;No.25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下载次数:930 ]
  • 我国VOCs污染治理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徐海红;赵晓宏;董振龙;候博峰;梁慧;张嘉妮;王婧;

    VOCs是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形成的重要前体物,通过梳理我国VOCs治理相关的法律、政策、标准,并结合重点区域的调研情况,分析了我国VOCs治理监管存在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不健全、执法监管能力建设不足、企业全过程精细化管控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应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智能监管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体系,加强全过程精细化管控等对策建议。

    2021年02期 v.43;No.251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448 ]
  • 我国大气VOCs监测现状及挑战

    杜祯宇;单丹滢;张秀蓝;曹冠;贾岳清;殷也筑;张烃;

    对我国开展大气VOCs监测的必要性、监测现状以及主要使用的监测方法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大气VOCs手工与自动监测网络,主要采用预浓缩-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进行PAMS组分和TO-15组分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13种醛、酮类组分分析。目前大气VOCs监测还存在数据质量、灵敏度有待提高,不同设备或方法监测结果一致性较差等问题。为此在VOCs监测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并尝试通过提高预浓缩装置除水和干扰物效率、提升进样量等多种手段提高监测灵敏度。

    2021年02期 v.43;No.251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下载次数:512 ]
  • 重点行业VOCs自动监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王婧;吕晓君;高雷利;

    对全国范围内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4个重点行业的VOCs自动监控设施的安装、运行和管理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研究发现,重点行业VOCs自动监控设施存在覆盖率不足、规范化不够、监测结果比对难、管理应用少等问题,并提出了细化自动监控设施安装要求、规范仪器市场秩序、提高自动监控质量、完善自动监控技术规范和标准、强化以用促管等建议,旨在为规范指导VOCs自动监控设施的建设、运行和提高VOCs自动监控数据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2021年02期 v.43;No.25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51 ]
  • 北京市汽车涂装VOCs治理现状与减排潜力分析

    刘铁军;孙娟;张雪雨;杜小娟;王祺鑫;

    汽车制造是北京市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也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在充分调研VOCs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对高端乘用车和普通乘用车涂装工艺各环节的产排污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减排潜力进行重点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高端乘用车生产线对各环节废气的全面处理等因素,VOCs排放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乘用车;普通乘用车水性漆喷涂环节是最具减排潜力的关键点,若采用"干式除漆雾(循环风)+转轮吸附+焚烧"的改进处理措施,预计可实现VOCs减排比率达39.62%,但相应增加的环保投资对生产企业会形成一定的成本压力。

    2021年02期 v.43;No.251 22-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305 ]
  • 关于O_3和PM_(2.5)协同控制的一些思考

    张新民;范西彩;赵文娟;杜谨宏;

    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是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两个关键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同根同源性,具备协同控制的基础条件。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实施O_3和PM_(2.5)协同控制的政策管理、科学机理、技术措施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系统分析,建议从国家层面科学划定O_3联防联控区域,优化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摸清O_3关键前体物VOCs和NOx的排放基数,建立VOCs分物种清单;量化协同方案,有序开展污染物、区域、行业多角度协同控制;开展O_3和PM_(2.5)协同机理研究,强化科学研究的支撑作用;开展VOCs综合治理,提高监管执法能力建设。以期实现O_3和PM_(2.5)短期削峰,长期达标。

    2021年02期 v.43;No.251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下载次数:672 ]

管理聚焦

  • 重庆市“蓝天行动”的历史回顾与新一轮实施发展

    黄伟;马波峰;

    通过对2005年以来重庆市"蓝天行动"实施的历史回顾,梳理和总结出重庆市环境空气污染治理监管的成果和经验,并提出了新一轮"蓝天行动"(2018—2022年)以控制细颗粒物PM_(2.5)污染和减少臭氧污染为重点,以降低氮氧化物浓度为突破点,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为目标,制定了"四控两增"针对性的防治工程措施。截止2020年,重庆市优良天数达到333天,PM_(2.5)年均浓度达到33μg/m~3,空气质量评价六项指标首次实现有监测记录以来全部达标,为历史最好水平。

    2021年02期 v.43;No.251 30-3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22 ]
  • 2018版大气环评导则技术复核研究——以垃圾焚烧厂为例

    马岩;伯鑫;康明雄;崔磊;王彤;李时蓓;

    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发布后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工作,本研究结合2018版大气导则要求,制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路线图,总结了基础数据、模型参数、预测结果等方面的复核要点,建立了大气环评技术复核体系,并以A市、H市、Q市、R市垃圾焚烧厂环评报告为案例,开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研究,归纳了复核案例中的常见问题,以期为评估机构、环评单位提供技术参考。

    2021年02期 v.43;No.251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202 ]
  • 水泥行业全过程环境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许红霞;刘大钧;王忠臣;袁方;

    水泥行业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了完整的环境管理技术体系。通过梳理水泥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执法等环境管理制度的要求,指出水泥行业全过程环境管理中存在环评和排污许可两个名录的分类管理要求不一致、环评文件与许可证内容没有完全衔接、环境监管执法与排污许可互动不足、多套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导致"多本账"等问题,并提出了统一环评和排污许可两个名录、创新环评与排污许可衔接方式、完善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政策与标准体系和统一排放量核算等建议。

    2021年02期 v.43;No.25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00 ]

圆桌论坛

  • 我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问题及管控方法的研究进展

    郝宇杭;张丹;吴虹;翟崇治;

    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道路上充满了对环境破坏和资源滥用的争议,工业背景下的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做到经济与环保统筹兼顾迫在眉睫。本文整理了我国工业园环境管理主要存在的几大问题——规划布局问题、环境管理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预警监测问题及公众环保意识问题并从模式创新和科技支撑两个角度介绍了目前主流的工业园环境管控对策。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园区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有关工业园环境风险管控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1年02期 v.43;No.25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328 ]
  • 美国引导企业合规的经验及启示

    张健;刘牧远;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在引导企业主动守法上经验丰富。在顶层设计上,EPA的国家合规计划(NCIs)明确要求鼓励企业守法并给予帮助,在《清洁空气法》《小企业监管和执法公平法案》等相关法律中要求设立技术和环境合规协助项目,并通过成立合规协助中心或专家团队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支持。在鼓励企业自主守法方面,制定了国家环境表现跟踪计划(ENPT)、环境审计自我报告制度,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自主守法。在通过社会监督引导企业环境守法方面,政府及时公开执法与守法历史在线数据库、有毒物质释放清单,并要求上市公司在公开的信息中包含环境财务事项信息。美国引导企业合规的模式与经验,对于我国深化环境执法改革,落实企业治污的主体责任,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1年02期 v.43;No.251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577 ]
  • 柴油环卫车电动化替代环境效益分析及可行性评估

    曹西子;许康利;张熠晨;刘杰;崔阳阳;张世豪;薛亦峰;

    以环卫车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阶段柴油环卫车和电动环卫车污染排放强度对比,分析电动化替代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应用模糊数学模型方法从技术、经济、配套设施、污染减排效益方面,综合评估环卫车电动化替代可行性。结果表明:电动环卫车较柴油环卫车具有显著的减排效果,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可减少95.5%。影响柴油环卫车电动化替代的关键因素在电池动力性能、续航能力、经济成本和配套设施充电时长等方面。模糊数学模型的评估结果表明,50%柴油环卫车进行电动化替代是最佳方案,能较好地平衡经济性和大气环境保护的公共利益。未来提高电动化替代比例,还需依靠科技创新改进电动环卫车电池技术和动力等性能,降低购置成本,加强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

    2021年02期 v.43;No.251 51-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7 ]

实践交流

  • 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应用案例研究

    梁鸿;王文霞;蒋冰艳;刘伟龙;王士峰;梁漫春;吴静;

    以南方某工业园区为例,研究了水污染预警溯源技术在园区企业污水排放精准监管中的应用。该技术提出污染源"水质指纹"概念,即每种污染源都有其唯一对应的水质指纹,以此进行污染排放源的识别。利用该技术监管企业排污,能准确监测到水质异常并发出预警,快速定位到嫌疑排污企业,从而可从源头解决污染问题,有效提升水环境监管工作效率。利用水质指纹识别技术,不仅可以识别企业超标排放和暗管偷排,而且可以进行污染路径溯源。案例研究表明,这项技术在水污染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02期 v.43;No.251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1309 ]
  • 不同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层次分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

    王长胜;

    在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农村生活污水排污特点、处理现状和常见处理工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新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要求,筛选了满足标准要求的5种组合处理技术。根据自然环境条件、人口规模和聚集程度、居民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污水收集方式、处理规模和排水水质要求等,将新疆农村分成3类区域。综合考虑排放去向、处理规模、处理效果、处理方式、投资运行成本5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区域对5种组合处理技术进行了层次分析,得出3类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优选顺序,以此可为新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范化管理和技术选择提供参考。

    2021年02期 v.43;No.251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280 ]
  • AFTOX烟团扩散预测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

    罗楠;杨瑞丰;张如强;李昕;

    通过设置不同环境气象条件的风险污染源,选取最大高峰浓度和最大高峰浓度出现的时间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环境风险评价预测模型AFTOX中大气稳定度、事故处地表粗糙度、事故处地表类型和干湿度对其预测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风速一致时,大气稳定度对最大峰值浓度的影响总是大于事故处地表粗糙度以及事故处地表类型和干湿度,而最大峰值浓度出现的时间对各参数的敏感性无变化。

    2021年02期 v.43;No.25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11 ]

环境科技

  • 基于熵权法的生态脆弱性评价——以济南市为例

    刘鹏举;

    以济南市为例,运用熵权法分析方法,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模型,并对济南市不同地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与对比分析。从整体上来看,济南市生态脆弱性表现为从东南到西北,由高到低的形式,主要呈现出南部-中部-北部三个等级。从小尺度上来说,造成济南市生态脆弱性问题的原因又各不相同。大致分为四个类型区:高水平生态脆弱区,有章丘区;较高水平生态脆弱区,包括历城区、长清区和平阴县;中等水平生态脆弱区,包括市中区、历下区、槐荫区和天桥区;较低水平生态脆弱区,包括商河县、济阳区。

    2021年02期 v.43;No.251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484 ]
  •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安全处置技术路线分析

    鱼红霞;

    调研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及飞灰产生现状、污染特性以及处置方式,剖析了现行飞灰环境管理的技术政策标准法规,对比分析北京市目前处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采用的固化/稳定化—填埋和水泥窑协同处理两种技术路线,结合北京市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实例,深入分析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技术路线及存在问题,分析了改进后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方式的技术特点。文章最后提出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应选择适宜的技术路线、加强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和完善与推广安全可行的飞灰资源化处置技术等对策建议。

    2021年02期 v.43;No.251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638 ]
  • 石油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刁志龙;唐娜;张笑;蹇川;高焕方;

    生物修复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已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中。本文阐述了生物强化、生物刺激、生物通风、生物堆肥法和生物反应器法几种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使用条件和研究现状,以及讨论了土壤性质对生物修复的影响,并对今后利用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2021年02期 v.43;No.251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8 ] |[下载次数:856 ]
  • 某钢铁企业厂区与附近城区空气质量现状对比与防治对策

    杜健敏;柳晓琳;刘恒;周萍;王易;程群鹏;宋光森;张垒;

    对2020年10月份某钢铁企业厂区和附近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对比分析正常时段厂区和附近城区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与SO_2、PM_(10)等6个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分析收集数据范围内,附近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高于某钢铁公司厂区7.1%,附近城区的首要主要污染物为NO_2和PM_(2.5),而某钢铁公司厂区的主要污染物为PM_(10)、PM_(2.5)和O_3,说明某钢铁公司污染物排放对附近城区的空气质量不存在高度的线性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源头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过程控制和实施末端全面超低排放对策建议。

    2021年02期 v.43;No.251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9 ]
  • 伽玛相机在放射源搜寻监测中的应用

    黄仁杰;肖曙光;王娟;梁梅燕;曾广建;楼淑芬;吴晓飞;姚建新;俞卫良;

    放射源在工业、农业、医疗等各领域已广泛应用,随之放射源丢失事件时有发生,伽玛相机能够实现放射源远距离成像、定位和活度估算,减少人员受照剂量。本文介绍了某型伽玛相机基本性能,在241Am、60Co和137Cs多枚实源共存环境条件下对其核素识别、热点定位进行测试,验证了其有效性,同时针对137Cs源进行了不同成像距离处的活度估算,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伽玛相机在搜源应急监测中更好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2021年02期 v.43;No.251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16 ]
  • 生态清淤施工过程对巢湖水质影响的模拟

    景有志;徐磊;张岩;

    本研究以巢湖生态清淤为例,在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平面二维恒定流和悬浮物扩散数学模型来描述生态清淤施工悬浮物的运动形态和排泥场尾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清淤施工悬浮物扩散会给清淤区域内及周边约660 m范围的水体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排泥场尾水排放口下游悬浮物最高浓度约4.8 mg/L,TN浓度最大增量约为0.164 mg/L,TP浓度最大增量约为0.004 mg/L。总体来说,尾水排放的SS、TN、TP对湖区的影响范围不大,其影响程度有限。

    2021年02期 v.43;No.251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297 ]

  • 简讯

    <正>01.生态环境部:2021年全国PM_(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要下降0.5微克生态环境部近日表示,未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将重点聚焦PM_(2.5)和臭氧污染协同改善,2021年全国PM_(2.5)平均浓度每立方米要下降0.5微克。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0年,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_(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8.8%,全国优良天数比率比2015年上升5.8个百分点,"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未来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仍将聚焦PM_(2.5)和优良天数两方面,重点减排的污染物将从原有的二氧化硫转向VOCs。(摘引自央广网)

    2021年02期 v.43;No.25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 ]
  • 加强挥发性有机物管控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正>近些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细颗粒物(PM_(2.5))浓度显著改善,但臭氧(O_3)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部分城市夏季环境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污染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PM2.5和O3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具有排放总量大、源多面广、治理效率低、监管难度大等特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部分行业和部分领域VOCs的排放量超千万吨。

    2021年02期 v.43;No.251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0 ]
  • IAPA文摘

    吴成志;李一农;

    <正>IAPA简介《影响评价与项目评估》(Impact Assessment and Project Appraisal,IAPA)是由国际影响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mpact Assessment,IAIA)主办的环评专业期刊,主要刊载建设项目、规划和政策评估以及环境、社会、健康、可持续性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我国环评实践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经与IAIA协商,自2017年起,《环境影响评价》杂志将翻译刊载IAPA全部论文摘要,

    2021年02期 v.43;No.251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8 ]
  •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说了哪些?

    <正>聚焦两会/回顾去年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污染防止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长江、黄河、海岸带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生态环保任重道远。

    2021年02期 v.43;No.251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85 ]
  •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正>《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协办,前身为1979年创刊的《重庆环境科学》,于2013年9月改刊发行。办刊目标是为构建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环评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成为环评成果的展示窗口、环评技术的交流平台、环评理论的创新摇篮和公众参与的沟通桥梁。

    2021年02期 v.43;No.251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