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the Three Gorges

访问量:402994

特别关注

  •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路径及实证研究——以湘潭市为例

    赵果;李小敏;赵玉婷;李亚飞;姚懿函;李庄;孙富云;吴昊;

    将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是生态环境部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立足落实“双碳”目标,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中考虑温室气体与环境污染物排放协同管控的关键环节,研究提出将减污降碳协同管控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理论框架,以及“源强协同—目标协同—分区协同—措施协同”的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技术路径,并在湖南省湘潭市进行实证研究,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2024年01期 v.46;No.26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394 ]
  • 探索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技术方法推动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李媛;时进钢;

    产业园区是我国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工业领域减污降碳的重要平台。目前,规划环评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衔接处于探索阶段,构建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技术方法,制订切实可行的减排计划方案,是推进园区减污降碳的重要抓手。以某市X产业园区规划方案为研究对象,从园区核算边界界定、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碳排放预测与分析方法探索、管控目标设定与措施等方面,为产业园区规划碳排放评价提供实践基础,并为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提出具体工作建议,对发挥规划环评在园区减污降碳方面的源头约束指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1期 v.46;No.268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6 ]
  • 钢铁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实践及启示

    李奕杰;王广伟;胡小吐;钟璐;

    我国当前正处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同时也处于积极部署“双碳”战略目标的开局阶段。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发展是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系统回顾了钢铁生产中烧结、高炉等主要工序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的技术发展,并结合企业生产案例分析了超低排放改造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的成效,以期为我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46;No.268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94 ]

管理聚集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协作的挑战与对策

    文新茹;陈明扬;向柳;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多发频发,气候变化脆弱度较高,亟须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的协同。研究对该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协作的现状与问题、形势与挑战进行分析,针对川渝两地在能源开发、交通运输、治理体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强化区域产业链协同集群、建立区域间能源协调机制、加快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体系、开展生态系统和灾害防治适应性管理、提升碳资产开发和管理能力以及加强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等建议。

    2024年01期 v.46;No.268 22-2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8 ]
  • 我国油气行业甲烷核算方法优化的若干建议

    徐薇;何少林;刘博;牛皓;宋阳;余绩庆;徐英俊;

    油气行业甲烷减排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准确地开展甲烷核算工作是油气行业开展甲烷排放控制的基础。当前,我国油气行业甲烷核算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缺乏全面详细准确的基础数据、缺乏油气行业本土化特征排放因子以及未建立非常规油气田特征排放因子等。本文在参照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的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围绕强化基础监测并夯实核算数据、确定特征排放因子并统一甲烷核算方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并持续加大监督力度等诸方面提出了我国油气行业甲烷核算方法优化建议。

    2024年01期 v.46;No.268 26-3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5 ]
  • CCUS与新能源系统集成方式初探

    李睿男;宋晓娜;宋香静;张九天;

    在“双碳”目标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和新能源系统集成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分析认为CCUS与新能源系统的集成在强化CCUS净减排量、提供负碳排放、支撑清洁电力系统、构建循环碳经济等方面有着重要潜力。结合国内外相关实践,CCUS与新能源系统集成方式主要有CCUS与风光能源系统集成、CCUS与氢能系统集成、CCUS与生物质能系统集成、CCUS与地热能系统集成,每种方式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且在经济性方面尚不够成熟。最后,为我国未来CCUS与新能源系统集成提出相关建议,包括继续探索更多类型的集成方式、深化集成方式的应用场景研究以及提供更完善的保障与激励等。

    2024年01期 v.46;No.268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219 ]

圆桌论坛

  • 福州市五城区声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林斌;

    以“十三五”期间福建省福州市五城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及污染投诉情况为基础,从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区域声环境质量、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噪声投诉情况等方面对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剖析了福州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日益突出、施工噪声持续扰民、交通噪声夜间污染严重、声环境监测网络亟须完善、噪声权责监管体系不清等问题,并提出应加强噪声源头管控、合理开展规划布局,建立噪声区划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坚持分类管控、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健全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厘清部门监管职责,完善联合执法协调联动机制、部门齐抓共管等污染防治对策。

    2024年01期 v.46;No.268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2 ]
  • 重庆梁平铜钵河流域水体污染状况分析与防治对策

    唐唯;胡林;周亮;孔颍颖;

    以铜钵河流域2016年以来水质例行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铜钵河流域水质进行评价,结合产排污系数和经验计算公式,对该流域进行污染物核算,分析水质变化趋势及主要污染负荷,找出污染原因,提出对策及建议。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以来,铜钵河流域水质整体呈逐年改善趋势,2022年牛角滩断面水质年均值提升到Ⅲ类,上河坝水质年均值提升到Ⅱ类,其余断面均达到或优于水域功能要求。污染负荷计算结果表明:铜钵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最大是生活污染,其次是畜禽养殖污染;氨氮排放最大是生活污染,其次是农业面源污染;总磷排放最大是畜禽养殖污染,其次是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源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均较小。通过提升生活污染治理水平、强化面源污染管控和工业污染治理能进一步降低流域污染负荷,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2024年01期 v.46;No.268 43-4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5 ]
  • 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措施研究

    刘能胜;曹恒明;

    为研究城市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及经济效应,以安徽省北部地区某城市城区某垃圾填埋场工程为例,利用GMS软件建立地下水渗流与溶质迁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考虑污染扩散趋势以及后期自然衰减的作用,通过模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泄漏后Cl~-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过程以及在不同污染防控工程措施下迁移的情形,比较了其效果、工程量和成本等指标,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20年后迁移距离约为400 m,到达下游城区饮用水井;当以HDPE土工膜—膨润土复合墙进行垂直防渗帷幕工程后,以HDPE土工膜进行地面封场,区域监测井Cl~-浓度均低于地下水Ⅲ类标准值,控制效果显著。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工程措施的效果、工程量及经济成本,最终建议采用以HDPE土工膜进行地面封场与以HDPE土工膜—膨润土复合墙作为下游区域垂直防渗帷幕的组合方案。

    2024年01期 v.46;No.268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9 ]
  • 高位收水冷却塔噪声预测方法优化及噪声治理措施探讨

    张翔;陈兴旺;史玉柱;房小健;王奇;

    对湖北省某660 MW燃煤发电厂高位收水冷却塔进行了现场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高位收水冷却塔噪声预测模型进行了优化和验证,并对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噪声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发声部位水平面声源优化模型计算得到的高位收水冷却塔噪声衰减规律与实测结果更加接近;虽然高位收水冷却塔附近地面噪声源强实测声级较常规冷却塔低约8 dB(A),但总体声功率级的改善效果并不能达到8 dB(A)的水平;同时,由于高位收水冷却塔声源位置较高,对围墙外某些特殊点位,高位收水冷却塔的噪声影响可能反而会略高于常规冷却塔;消声导流片及吸隔声屏障在应用于高位收水冷却塔降噪时需根据声源实际情况进行模型验证优化,而声源降噪措施可从改善水滴对收水斜板的冲击以及收水斜板本身振动噪声方面进一步研究。

    2024年01期 v.46;No.26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4 ]
  • 考虑声源尺度的声屏障插入损失优化算法

    李志强;郑撼;刘兰华;江楠;

    声屏障与声源距离较近时,声源尺度对其插入损失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将声源细化为多个子声源能提高准确度,但会导致计算过程复杂化。以靠近声屏障的线声源为研究对象,利用接收点至声屏障顶点的延伸线将声源划分为两部分,提出一种对声源动态划分的插入损失修正公式,从声屏障对噪声源不同区域的影响效果角度优化了插入损失计算方法。与将声源等效为单个线声源及划分为多个子线声源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该优化算法的计算结果近似于将声源划分为无限个子线声源的计算结果,但计算复杂度并未显著增加,既解决了声影区边界处插入损失突变的问题,又提高了插入损失计算的准确度,对提升噪声预测的精度、规划适宜的声屏障结构、提出经济有效的噪声防护措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1期 v.46;No.268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6 ]

环境科技

  • 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替代分析

    曹豫毅;周国钳;黄慧峰;赵孜苗;李大伟;

    本研究通过对区域内特定行业进行调研,选取已开展部分原料替代的企业,通过开展VOCs采样检测,分析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水性漆替代油性漆的VOCs排放特征,并进行环境效益与健康效益分析。调研发现,在环境效益方面,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对环境存在一定的正面效益;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前控制芳香烃,替代后优先控制含氧VOC;在健康效益方面,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前后均可能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和可能致癌风险或致癌风险,因此无论替代与否企业均需加强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企业存在VOCs收集效率较低,无组织排放较大,末端治理设施处理效率较低等情况。企业在考虑源头削减控制VOCs产生的同时需加强对VOCs的收集与处理管控。

    2024年01期 v.46;No.268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2 ]
  • 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在沙滩卫生评价中的应用——以海南三海滩为例

    李明雪;黄海溶;符琳萱;李娜;肖莎;于德娥;龙文芳;

    本研究通过选择培养基,在海南省三个不同海滩的潮间带和潮上带检测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其中海南北部A、B两海滩各采集沙样40份,东部的C海滩采集样本16份,使用选择培养基对潮间带和潮上带样本的微生物指示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进行检测,通过Kruskal-Wallish检验方法和Spearman相关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通过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QMRA)的框架方法,结合蒙特卡罗模拟(MCS),对海滩沙中大肠杆菌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感染率进行定量评价。各海滩的大肠杆菌浓度均提示潮间带高于潮上带,前者为后者的2.875倍以上;肠球菌除在东部海滩的潮间带和潮上带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两海滩均显示潮间带高于潮上带(P<0.05),前者是后者的3.0倍以上;海滩沙中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_s=0.586,P<0.01);通过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参数进行模拟得出沙中大肠杆菌引起的健康风险远小于美国EPA的可接受的阈值0.019,而用大肠杆菌O157∶H7的参数进行模拟得出将部分身体埋在沙中的成人经皮肤接触导致的感染率高达0.57。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可用于沙滩的健康风险评价,但人群的暴露方式、采用的指示微生物种类的差异对最终的评估结果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沙中潮间带的微生物污染较潮上带严重,经皮肤暴露对高危人群可能产生健康风险,应加强海滩包括沙在内的健康风评价并建立相关的标准进行监管。

    2024年01期 v.46;No.268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7 ]
  • 产业园区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以南京市某静脉产业园为例

    赵修齐治蓁;崔云霞;陈晓贤;刘恒宇;彭欣;

    本研究采集了2022年南京市某静脉产业园区周边2 600 m范围内的表层土壤样品,并检测分析了土壤中Cu、Zn、As、Pb、Mn、Cr、Ni、Cd 8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对其空间分布特征、来源、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范围处于0.093~571.88 mg/kg之间,除重金属Cd及Ni以外,其余6种元素平均值含量都要高于南京市背景值,且部分点位中,Zn、As、Cd的含量要高于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2)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均与产业园区内烟气排放活动以及当地主导风向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8种重金属元素均可能受自然成土过程与园区内烟气排放活动的影响,此外Pb与Zn还受到农业活动及交通污染的共同影响。(3)总体上产业园区周边2 600 m范围内土壤中Pb与As相对土壤背景值来说主要呈中度污染状态,其余6种重金属元素则主要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及以下。(4)93.3%点位的土壤相对土壤背景值达到了中度污染及以上的水平,Pb与As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5)根据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计算出产业园周边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为73.32,总体表现为轻微生态风险,仅有少数点位中As与Cd的污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

    2024年01期 v.46;No.268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99 ]
  •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中的废气污染物解析——以焙烧石油焦和煤气化灰渣为例

    李碧霞;莫志安;李思慧;

    石油焦和煤气化制氢产生的灰渣属于非典型危险废物。目前,国内利用气化灰渣进行钒、镍等金属的提取以达到综合利用目的的案例极少。在总结石油焦和煤气化灰渣来源和其固废属性的基础上,以国外某同类电厂石油焦和煤气化灰渣为研究对象的类比源,分析了气化灰渣中各元素的含量;根据预处理装置的运行参数以及各污染因子的产生机理,通过类比法,推断出焙烧脱碳工序废气的污染因子为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重金属及二噁英等。研究结论为我国石油焦和煤气化灰渣综合利用过程污染物的推断及环保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2024年01期 v.46;No.268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9 ]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正>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新征程上,必须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总体要求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024年01期 v.46;No.268 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2 ]
  • 提升源头预防效能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正>“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2024年01期 v.46;No.268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7 ]
  • IAPA文摘

    <正>IAPA简介《影响评价与项目评估》(Impact Assessment and Project Appraisal,IAPA)是由国际影响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mpact Assessment,IAIA)主办的环评专业期刊,主要刊载建设项目、规划和政策评估以及环境、社会、健康、可持续性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我国环评实践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2024年01期 v.46;No.268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正>《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会协办,前身为1979年创刊的《重庆环境科学》,于2013年9月改刊发行。办刊目标是为构建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环评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成为环评成果的展示窗口、环评技术的交流平台、环评理论的创新摇篮和公众参与的沟通桥梁。

    2024年01期 v.46;No.268 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