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飚;雷平;游正锣;罗光华;李春;姚玉兰;
该文叙述了某典型小型乡镇水库在枯水期水质因富营养化后存在着pH值、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超标的现象,通过分析污染物超标原因,以期说清环境,提出污染防治对策,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影响污染物的主要因素有污染物输入型,周围环境影响型,藻类生长引起污染物的变化,降雨、蒸发和温度改变引起污染物的变化等;可采用工程性处理、化学法处理和生态性处理等措施加以改进,降低水质污染程度,让乡镇群众都喝上无污染饮用水,为改善民生服务。
2012年06期 v.34;No.20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3 ] - 贺秋芳;邱述兰;张兴波;
岩溶地下水资源是解决西南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水资源来源,但是岩溶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岩溶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目前的岩溶地下水污染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地下水的化学污染方面,对于微生物污染的监测主要基于卫生学检测,而对其在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少有研究。微生物污染是岩溶地下水污染研究的重要方面,对于岩溶地下水污染物运移及污染物控制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重庆市青木关典型岩溶地下河为例,对暴雨期间岩溶地下河出口的水文、水化学和微生物指标进行加密监测,研究该地下河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及微生物污染物在岩溶地下河中污染质运移的示踪意义。结果发现,青木关岩溶地下河存在严重的微生物污染,且不同阶段地下河中的微生物污染物含量和污染物来源均不同。
2012年06期 v.34;No.201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2 ] |[引用频次:9 ] |[下载次数:257 ] - 罗以生;吕平毓;陈虎;
通过对重庆主城区江段2010年寸滩和北碚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悬浮泥沙含量与总磷浓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断面的泥沙含量变化与总磷浓度整体变化趋势相近,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污染物TP的浑样浓度与清样浓度和含沙量呈线性相关关系,含沙量的变化对TP浓度有一定的影响。
2012年06期 v.34;No.201 14-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23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11 ] - 帅文林;张利萍;
固化/稳定化技术具有快速、有效、经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危废处理,对铬污染土壤的水泥基固化/稳定化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水泥的比例在30%~40%之间时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向水泥固化体加入适当的稳定剂能进一步减少Cr(Ⅵ)的溶出,正交试验表明水泥的添加比例对Cr(Ⅵ)的固化效果贡献最大,稳定剂投加量次之,稳定剂类型最小。铬污染土壤的水泥基固化/稳定化最优参数为:水泥比例为35%,稳定剂硫酸亚铁,投加系数为2.5,最终固化体Cr(Ⅵ)浸出浓度为0.89mg/L,固化率达到98.27%。
2012年06期 v.34;No.201 17-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5 ] |[引用频次:11 ] |[下载次数:370 ] - 周贤波;周贤杰;李新宇;阳春;袁方;
对辖区内重点行业企业化学品及环境风险进行检查,并按行业分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市检查企业共计693家,其产品和原料化学品种类分别为871种和1305种,产品和原料化学品数量分别为13840.41、17806.04万吨,风险单元风险和防范措施分别为1808个和4323个。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石油炼制业企业数量分别占企业总数的85.28%、9.38%、5.34%,产品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70.93%、0.04%、29.03%,原料用量分别占总用量的76.96%、0.05%、22.99%,风险单元数分别占总风险单元数的81.64%、14.88%、3.48%,风险防范措施分别占总措施的95.72%、0.01%、4.26%。
2012年06期 v.34;No.20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8 ] - 张淑蓉;刘建萍;梁国娟;
腈水解酶可将3-氰基吡啶直接水解生成烟酸,应用高通量筛选法从30种腈水解酶中筛选出131粗酶作为催化剂,测得该酶的酶活17.6U/mL,比酶活35.2U/mg,转化率最高。在温度为30℃,pH为8.0,底物质量浓度为8~10g/L时,腈水解酶131能将3-氰基吡啶完全转化为烟酸,产物纯品收率为85%左右。并用质谱和核磁验证产物结构的正确性。为建立烟酸制备的绿色工艺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2年06期 v.34;No.201 23-2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4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2 ]
- 张川东;林剑;陈娟;
介绍了NLB景观地埋式污水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并以实例说明其处理效果。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低、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等优势,出水可就地回用于附近农田和林地,适合在三峡库区乡镇污水处理工程中推广应用。
2012年06期 v.34;No.201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92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42 ] - 刘敏;李礼;刘建萍;刘芮伶;余家燕;
采用日本绿蓝株式会社HandySONOX被动采样器,在重庆主城区8个空气自动站点位进行挂片监测试验,将测得的SO2、NO2浓度与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被动监测与自动监测的SO2、NO2浓度数据偏差均小于10%,且相关性较好,日本绿蓝株式会社HandySONOX被动采样技术稳定可靠。
2012年06期 v.34;No.201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76 ]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119 ] - 刘鲁建;聂忠文;冀雪峰;熊蔚;王芳;
该文介绍一种生物接触氧化填料对重庆梁滩河进行原位处理,通过布设生物填料和高效曝气系统,采用生化法改善地表水体。结果表明,该种工艺处理的水质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对CODCr的去除率为68%,对氨氮的去除率为60%,对总磷的去除率达67.5%,3个工程河段COD降解系数分别提升了194倍、133倍和207倍,氨氮降解系数分别提升了385倍、420倍和450倍。由此可见,该工程对于河道自净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而且具有总体投资少、抗冲击性好、运行管理方便、便于维护、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2012年06期 v.34;No.201 39-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6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05 ] - 刘潘;吴林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流域水体污染尤为突出。通过实地踏勘、查阅文献等方式,分析花溪河水体污染原因。结果表明,城镇生活污水为主要污染源,其次为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及其他污染源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结合流域实际情况,提出加强监管、合理规划、建立人工湿地、利用美人蕉浮床净化污水等措施改善花溪河污染状况,为次级河流的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2012年06期 v.34;No.20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8 ]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220 ]
- 魏方欣;
通过介绍和分析我国伴生矿开发利用中放射性环境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问题存在的制度成因主要是监管职责不明确、资金保证制度和废物处置政策的缺失。由此,该文提出以监管机构为主导,开发废物处置示范工程和建立资金保证制度等政策建议,以推进我国伴生矿开发利用中放射性环境管理的有效开展。
2012年06期 v.34;No.20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57 ] |[引用频次:7 ] |[下载次数:111 ] - 罗素清;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或将要进行环境信息披露。众多学者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章就环境信息披露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组织和评述,即环境信息披露理论基础、动机、影响因素,环境信息披露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环境信息披露模式等,指出研究存在的缺陷和未来的研究趋势。
2012年06期 v.34;No.20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11 ] |[引用频次:1 ] |[下载次数:153 ] - 侯浩;冯劲;邹海;孙大光;张志辉;熊蔚蔚;
在原有油库区排水排污隔油系统的基础上,不破坏原有库区已经形成的循环平衡,改进原有库区事故缓冲设施的不足之处,提高对意外情况预防和应对的安全级数;同时,在油库外伏牛溪河上新建1座拦油闸坝,如罐体发生意外闸坝水库肩负着集油、防止漏油污染长江水体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改造措施,使库区的功能性得到全面提升。
2012年06期 v.34;No.20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2 ] - 刘松;刘智俊;杨立群;
四湖流域是我国典型的湿地农业区域,监测结果表明,两大湖泊长湖和洪湖因围网养鱼和投入大量的饲料和农药已受到污染,水质Ⅲ到Ⅳ类,甚至Ⅴ类;内河水系普遍为Ⅳ、Ⅴ类水,提出四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措施,从属地监测向流域监测、区域监测发展的目标。
2012年06期 v.34;No.20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85 ] |[引用频次:3 ] |[下载次数:104 ]